乌镇,乌镇在哪个城市

ysladmin 23 0

乌镇是什么概念?

乌镇隶属浙江省嘉兴市桐乡,西临湖州市,北界江苏苏州市吴江区,为二省三市交界之处。乌镇曾名乌墩和青墩,具有六千馀年悠久历史,是全国二十个黄金周预报景点及江南六大古镇之一,同时乌镇是”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“。乌镇原以市河为界,分为乌青二镇,河西为乌镇,属湖州府乌程县;河东为青镇,属嘉兴府桐乡县。[1]解放后,市河以西的乌镇划归桐乡县,才统称乌镇。全镇辖13个社区居委会和18个行政村。

乌镇古名乌墩、乌戍。乌镇处于河流冲积平原,沼多淤积土,故地脉隆起高于四旷,色深而肥沃,遂有乌墩之名。距乌镇9公里处有一村叫红墩,其镇志上说:“红墩在镇西,地脉坟起,厥土赤壤,村以是名。”又旁有一村名紫墩,就是因为多紫色石土的缘故。

乌镇历史渊源流长,根据镇东“谭家湾古文化遗址”出土的陶器、石器、骨器、兽骨等的鉴定,该处属于马家浜文化类型,处于新石器时代。可见,六千多年前,乌镇的祖先繁衍、生息在这里。

乌镇,乌镇在哪个城市-第1张图片-猪头旅行网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春秋时期,乌镇是吴越边境,吴国在此驻兵以防备越国,“乌戍”就由此而来。唐之后,乌镇没有再称“乌戍”的史实。

秦时,乌镇属会稽郡,以车溪为界,西为乌墩,属乌程县,东为青墩,属由拳县,乌镇分而治之的局面由此开始。

唐时,乌镇隶属苏州府。唐咸通十三年(872年)的《索靖明王庙碑》首次出现“乌镇”的称呼,这一时期的另一块碑《光福教寺碑》中则有“乌青镇”的称呼。

乌镇,乌镇在哪个城市-第2张图片-猪头旅行网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元丰初年(1078年),已有分乌墩镇、青墩镇的记载,后为避光宗讳,改称乌镇、青镇。(南宋宋光宗登基,他的名字是个怪僻字,“惇”,念“敦”,于是天下念“惇”的字全不能用,自此之后乌墩就定称为乌镇。)1950年5月,乌、青两镇合并,称乌镇,属桐乡县,隶嘉兴,直到今天。

乌镇优缺点?

乌镇既然是一个旅游小镇,一定要有原住居民的生活元素,才有体验感;一定要有让现代游客感兴趣的、陌生的、打开记忆的场景和产品,才会有互动、有沉浸,方称之为小镇。

乌镇,应该有两个元素,其一为“水”,石先生提及了。他说,水为乌镇之阳,我不这样认为,但水却是乌镇的活力之源,当年的水一定是乌镇的交通脉动,所以“水”元素是万万不可缺失的,且在乌镇是必须要放大的。还有另一个元素,就是“乌”,陈向宏没有刻意去打造,石映照先生也没有提及,“乌”元素在乌镇还是目之四顾、触手可及的,乌门、乌瓦、乌篷船,甚至连同沟渠都是黑色的——而这一"乌"色,恰恰就像一张褪了色的失去年华的民国老照片,有记忆、有遗韵、有文化沉淀,这些也许是现代人乐意去体验和探寻的,未必是产品,但起码是一个旧时代的烙印和背景。

乌镇,乌镇在哪个城市-第3张图片-猪头旅行网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对于经营,本文没有太多提及,这是小镇的核心内容,但本质上还是形式,如果过骨子里的东西没有表达出来,总给人“毛将焉附”的感觉。作者讲了乌镇的8点做法和经验,我是基本认同的,不错。

对于作者说的“缺少文化战略和创意”,感觉在点上,但核心内容还是随后说的那句话——“对生活方式无感”,这是最要命的。鲁迅先生的鲁镇在这儿有几分模仿,但“社戏”的场景呢?这是一个典型的生化片段,也是极容易形成产品IP的,应该也是乌镇最具看点的节点和时点——假如放在深秋月悬高空、清冷静寂的夜晚呢。

乌镇如此,同为陈先生力推也是业界彪炳的杰作——乌镇的克隆版古北水镇,同样没有生活。至于石先生所说的艺术构造、文化范式、文化创意之类,更是无解。

其实,中国的旅游市场是无与伦比的,国内的旅游者的诉求也是很容易满足的,即使乌镇、古北水镇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,但它们已然火了,在一个时期内火得一塌糊涂。至于以后、持续性如何?留待后人评论吧——也许不久、三五年,等人们有了新的旅游感悟和诉求,当下乌镇们的“好与不好”就有了定论。

标签: 乌镇